首页 > 环球新闻 > 聚焦港澳台

【环时深度】港澳热情响应国家航天专家选拔

编辑部 聚焦港澳台 2022-10-08 07:56:260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今年7月,航天员陈冬在中国空间站回复香港培侨中学学生的来信中说:“等你来出差!”国庆期间,港澳民众就收到了振奋人心的“出差邀请”——我国第四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工作已于近期启动,并首次在港澳地区选拔载荷专家。实际上,港澳研究团队在过去数次国家航天项目中都有所参与,不少当地专家和民众都表示,这次选拔体现出国家对港澳航天科技水平的肯定。

激起港澳青年“航天梦”

国家首次在港澳选拔载荷专家的消息传出后,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2日表示,这是振奋人心的喜讯,极具历史性意义,标志着国家鼓励和欢迎香港同胞在国家发展中做出贡献,标志着国家对香港科研水平的信心,亦标志着国家对香港青年发展的关心。未来一段时间内,特区政府将与不同团体,举办一系列航天科普活动,包括香港航天相关科研人员特别节目、航天系列讲座、第四届创科博览等,加强市民对航天的认识和兴趣。

“如果符合资格,我一定会参加选拔。”就读香港浸会大学中医学学士及生物医学的苏熙骅自中学开始就对太空非常感兴趣,2018年和2019年先后参加“少年航天员体验营”及“中学生天文训练计划”。“以往香港科研人才大多只能提交科学试验,难以作为航天员参与航天技术工作,这次招募代表香港人才能亲身投入中国航天事业发展”。

蔡沛恩也曾在2019年参与“少年航天员体验营”,称这次的选拔是一个“好难得的机会”,并留意到要求很高,“如符合选拔资格,会考虑参加”。

来自澳门的司同学3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兴奋地表示,在得知澳门将选拔载荷专家的那刻,既惊讶又高兴,“我从小就关注我国的航天工程,一直以来都认为上太空是很遥远的事,从来没想过有朝一日自己也有机会实现航天梦”。一些澳门青年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盼望不久的将来,在国家航天工程发展中,还能有来自澳门的航天驾驶员和航天飞行工程师。

香港自由党副主席陈晓峰表示,国家在港澳地区选拔载荷专家,让青年人更有信心追逐航天梦,实现理想。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吴亮星说,回归以来,国家积极为香港科创人员提供平台,令他们有机会参与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建设。本次在香港选拔载荷专家更是别具意义,既体现了国家对香港科研水平的肯定,同时反映出中央对于香港青年的重视。

多名香港与澳门的立法会议员也十分兴奋,形容这是国家送给港澳的一份国庆节大礼。香港立法会议员林琳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香港此前一直积极参与国家航天事业的发展,“随着国家航天科技事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香港青年学生表达出他们对航天事业的向往,期待将来能为国家航天事业发展贡献心力”。林琳认为,向香港开放招募载荷专家,是继惠港八条及输送中国香港青年派驻国际组织后的一大亮点措施。香港工联会立法会议员黄国表示,中央全力支持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是共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荣光的具体体现。澳门立法会议员高锦辉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载人航天工程发展已有30年,每次取得重大成就,都能加深澳门民众自豪感。“此前,祖国的航天员多次到访澳门,从2013年6月中国航天员的首次太空授课,到去年12月的‘天宫课堂’,社会反应热烈,学生对航天事业兴趣浓厚。”

香港《星岛日报》5日发表社论称,国家不但肯定香港科研水平,更信任香港科研人员。港府应趁着这股热为本港培育更多创科人才,也有助于本港经济转型,为未来一代提供更多就业选择。香港《巴士的报》刊登的一篇评论认为,国家在港招募航天员,背后有三重意义:一是开了香港参与“一国”重大事件的先河;二是提升创科,过去香港最优秀的学生中,鲜有人投身科研,“向香港人打开太空之门,令更多人有兴趣投身科研行业”;第三是“触动青年”,把他们的能量和精力引导到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上,未来将会有香港小孩子把“做国家航天员”作为志愿。文章说,香港已回归祖国25年,在保持“两制”特色的同时,如何参与“一国”最尖端的发展,为国家作出贡献,是未来香港发展的重要课题。

高校积极推动选拔工作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为满足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后续飞行任务的需要,本次共选拔12至14名预备航天员,包括7至8名航天驾驶员,5至6名航天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其中载荷专家2名左右。所谓载荷专家,是指到太空进行各项专门科学实验和探测的科学家及工程师。他们是非职业航天员,执行太空飞行任务时主要负责开展太空试验,操作使用太空试验设备,配合其他航天员处理站务管理日常工作。

10月6日,香港启动载荷专家招募工作,一直持续到27日,之后的进一步选拔将由内地相关部门进行。根据香港创新科技及工业局给出的基本要求,本次招募人员需拥有生物学、医学、心理学、材料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医学工程、机械工程、电子工程、天文学等专业博士学位,且在相关领域有至少3年从业经验。申请人需有较强的中英文综合应用能力,普通话较好,对身体素质有要求,年龄须在30至45岁,且必须为香港永久居民中的中国公民。候选对象与家庭主要成员应热爱国家、拥护“一国两制”方针、遵守国家宪法及香港基本法、无犯罪记录,并支持载人航天事业。换言之,申请人和其家庭成员都应是“爱国港人”。

澳门的初选从10月3日持续到17日。4日,澳门厚达15页的报名表格曝光,其中“载荷专家候选对象家庭情况登记表”就有4页。根据“载荷专家澳门区选拔”专页的数据,选拔按照初选、复选、定选3个阶段实施,每个阶段选出若干候选对象,他们将到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接受约两年半的培训,后续将有机会进入中国空间站,开展空间试验研究,操作使用空间实验设备等工作。

港澳多所大学表示支持该计划。据香港星岛日报6日报道,香港大学表示,正积极在校内推广并物色合适人选报名参与计划,港大会为有意报名的教职员提供各方面的支援,如安排跨学科讲座、加深人们对太空相关研究的理解、提升对航天工作的兴趣等。港大还会研究其他措施配合,在日后遴选或训练过程中,尽量在各方面作弹性处理和安排,以鼓励大学研究人员积极参与国家的航天工作。香港科技大学6日向教职员发出内部电子邮件,表示有幸成为初选招募机构之一,称国家在香港选拔载荷专家,标志着国家对香港科研水平的信心,校方非常鼓励符合基本要求的教职员申请参与选拔,要求有意申请者最迟于本月25日向校方交表,再转交港府。香港中文大学6日同样发布通告,邀请各部门主管协助通知所有教研人员有关招募信息及申请方式,大学也在校园各处设置宣传物品及解答招募相关的查询。香港都会大学表示,申请人可通过自荐或推荐方式,经大学内部遴选后参与初选。

澳门科技大学设有“月球与行星科学实验室”,集中研究月球、火星、小行星及巨行星。校方认为,澳门人才也存有优势。澳门科技大学校长李行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称,澳科大自从2005年开始,已参与过国家航天计划,学校有条件为有意参加选拔的人,准备足够的支持,如提供更多太空及航天的基础知识等。实验室主任表示,他们有近100名科学家符合遴选资格。

航天科技水平得到肯定

港澳民众开始关注国家航天事业,大概是从2003年航天英雄杨利伟访港开始的。其后,香港青少年多次组团到访内地卫星发射地参观,香港院校也纷纷建立起与航天科技相关的专业,包括香港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等不断加强学生培养。

香港理工大学是香港唯一拥有国际太空任务实战经验的高等院校。为支持国家的探月工程,理工大学精密工程讲座教授容启亮多年来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专家携手研制出多项太空仪器,包括应用于2013年嫦娥三号及2019年嫦娥四号月背探测任务的“相机指向机构系统”,与2020年应用于天问一号的“落火状态监视相机”。理大团队的“表取采样执行装置”将应用于嫦娥六号探月任务。理大土地测量及地理信息学系主任吴波教授通过创新技术研发,研究嫦娥五号着陆区的地形地貌特征,协助选取嫦娥五号的着陆点。此外,理大还为欧洲太空总署2003年火星快车任务研发“岩芯取样器”,为2011年中俄联合探索火星任务研发“行星表土准备系统”。今年7月,理大宣布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下属的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成立“先进空天推进技术联合研究中心”。

在科研方面,香港创科基金一直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资助,包括生物医学、机械工程等。最近几年,航天科技产业开始兴起,香港航天科技集团成立。香港还加入“国际宇航联”,2021年发射了自己的第一颗卫星——金紫荆一号。香港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表示,今后会有更多科研经费投入支持相关研究,并加强与内地合作,产生更多机遇。他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产值估计3年后高达1万亿元人民币,香港还没有相关系统,若能尽快将这部分发展起来,可望成为一门盈利丰厚的产业。理大航空及民航工程学系助理教授伍淦鸿认为,中央对香港的航天航空科技予以肯定,是重要的里程碑,香港不乏航天航空科技的人才,也有许多方面的航天技术发展,包括通信卫星、北斗卫星定位以及超音速降落伞等。

澳门近些年也在航天科技上不断发展。2019年,为庆祝回归祖国20周年,澳门科技大学公布了澳门首颗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的命名,为“澳科一号卫星”,有望于今年年底择机发射。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cnhqtv.cn/hqxw/jjgat/2121.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环球卫视网络台cnhqtv.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231号

统计代码 | 京ICP备20017034号

Powered By 环球卫视网络台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主管:环球卫视